• 非遗购物节:实现非遗保护和文化扶贫双赢
  • 发布时间:2020-06-03 11:44 | 作者:kamo | 来源:光明日报 | 浏览:
  •   为筹备将于今年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举办的“非遗购物节”,目前,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拼多多、美团、快手等网络平台正紧锣密鼓地“上新”和“搭建”,一些消费者已入手了心仪的非遗产品。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有关负责人认为,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共同支持地方建设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扶持非遗技艺和生产,打通了文化扶贫的“最后一公里”,而引入电商平台、解决非遗产品销售难题、有效扩大消费和对接供销的“非遗购物节”则打通了文化扶贫的“最后一米”。

      传统品牌成“网销”能手

      300年的同仁堂、167年的布鞋内联升、142年的全聚德烤鸭、133年的茶庄吴裕泰等百年老字号都已开设网店,成为电商平台的直播“能手”。

      吴裕泰、稻香村、五芳斋、全聚德、狗不理、同仁堂、内联升、瑞蚨祥等,每家耳熟能详的老字号背后都有一项甚至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与百姓衣食住行紧密相连的老字号非遗产品,已成为当下的消费热点。

      阿里巴巴发布的《2019淘宝非遗老字号成长报告》显示,2019年,老字号淘宝直播销售额同比暴涨800%,“80后”和“90后”成为消费主力。一方面,老字号对接了新消费,另一方面,非遗技艺也有了新传人。不少贫困地区的非遗产品也借助电商平台,“一屏一键”一步进入现代消费“主战场”。满族剪纸、苗族银饰、彝族刺绣、壮族织锦、临夏砖雕等非遗产品,不仅是电商平台的“新品”,更成为扶贫的新抓手、就业致富的新门路。

      当非遗遇上电商,酒香不怕巷子深、非遗不怕路途远。从小众到大众,从深闺到市场,越来越多源于生活的非遗产品被广大消费者亲近和欣赏。

      我国非遗门类众多,涵盖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特别是以传统工艺类为主的非遗产品,根植于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魅力,符合当下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消费的趋势和潮流。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负责人表示,“非遗购物节”顺势而为,利用各大电商平台,在传承人和消费者之间搭建桥梁,助力非遗传承实现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

      巩固非遗扶贫成果

      “无银无花不成姑娘,有衣无银不成盛装。”地处深山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麻料村是远近闻名的“银匠村”。前些年受交通、市场等因素影响,打工比打银饰挣钱多,银匠们大都外出务工,“银匠村”成了“空心村”。近两年,当地重点加强“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采取“合作社+工坊+贫困户”的模式运营银饰锻制和非遗旅游,现在村里又响起“叮叮当当”的银饰铸炼捶打声,有的银匠一天能挣三四百元。全村41户164人实现脱贫,很多年轻人又回来从事银饰锻制,“空心村”重新变回“银匠村”。

  • 收藏 | 打印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