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期老年慢病患者如何“自治”
  • 发布时间:2020-03-18 17:09 | 作者:kamo | 来源:北京日报 | 浏览:
  • 作为一名老年科医生,我最近常接到一些老年慢病患者的咨询电话,问题基本都集中在担心病情变化上,比如,发现血糖高了,血压不平稳,出现胸闷气短等。那么,出现这些问题的老年患者需不需要去医院就诊呢?

      疫情期间长期居家防护的老年慢病患者,的确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惑。《柳叶刀》近期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2019新型冠状病毒对人群普遍易感,且重症病例大多基于慢病基础之上发生。因此,“一身多病”的老年人既是易感人群,也是重症的高危人群,今天,我们就来仔细说说老年慢病患者在居家期间如何减少就诊次数,降低感染风险。

      健康生活和坚持服药缺一不可

      在疫情期间,居家老年慢病患者都适用于下面的健康指导建议。

      健康的生活方式

      1、保持良好心态。严峻的疫情及其信息,难免令人情绪波动。老年人的心理和机体调节能力差,很容易因此造成血压、心率剧烈波动及内分泌紊乱,使心脑血管疾病复发。建议老年人适当“隔离”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过载网络信息,科学看待疫情,以个人爱好充实自己,分散注意力。

      2、不为防疫盲目改变饮食习惯。绝大多数慢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饮食规律。疫情期间更要保持平常心,不要出于防疫或提高免疫力的目的,去吃一些平常不吃,甚至不该吃的东西,更不要盲目摄入保健品。盲目改变饮食习惯,可能会造成慢性疾病不稳定,增加就医的可能性。

      3、按时适量延续日常运动。疫情迫使人们居家生活,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长达1-2个月的运动缺乏,会影响血压、血糖的稳定,甚至加重肌少症及衰弱,影响以后的生活质量。因此,按时适量地在室内延续日常活动的习惯意义重大,比如,走路、做操或者打太极等。

      良好的用药习惯

      1、坚持规律服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且在原有疾病相关症状和指标稳定的情况下无需调整用药方案。疫情期间,切忌自行停药,否则会大大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复发风险。

      2、了解用药不良反应。患者需关注日常用药可能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一旦发现及时就诊。比如,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出现上腹痛、黑便,提示可能消化性溃疡及消化道出血;服用他汀类药物出现持续性肌肉酸痛,提示可能出现肌炎或者肌溶解;服用美托洛尔期间出现头晕、心率慢或者喘息、呼吸困难,提示可能缓慢性心律失常或者哮喘发作。

      3、成分相同则药效无本质区别。疫情期间一些患者选择就近到社区或药店买药,可能会碰到这种情况:自己常吃的药没货,但有另一种药物化学成分相同,但生产厂家不同。能不能吃呢?只要化学成分、剂型和规格相同,理论上药效就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在辅料和工艺水平上会有所不同。因此,买药时重点关注药物化学成分、剂型(片剂、胶囊,缓释片、控释片和普通平片)及单药剂量规格等信息即可。

      除了以上共同适用的健康指导建议之外,我们围绕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等几种疾病,介绍一些具体的疾病健康指导建议。

      高血压患者 无需一天多次测血压

      血压有波动很正常

      人的血压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身体状态、环境温度、情绪、饮食变化的影响。血压波动幅度大,正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特点。

      疫情期间,患者无需每天频繁测量血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紧张和焦虑,这样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血压越量越高。

      那如何合理监测血压呢?建议每日早上和晚上各测2次血压。测量前应排空膀胱并坐位休息5分钟,测量时间间隔1分钟,取平均值。

      控制目标值心中有数

      老年人高血压的控制目标是为了减少靶器官损害,降低死亡风险,有没有疫情,目标值都是一样的。根据最新高血压诊治专家共识,年龄≥65岁的老年人推荐血压控制目标<150/90mmHg,若能够耐受可降至140/90mmHg以下。

  • 收藏 | 打印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