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价诈骗套路百出 老年游成为重灾区
  • 发布时间:2019-07-10 11:34 | 作者:kamo | 来源:北京商报 | 浏览:
  •   7月8日,在对本市涉老案件调研后,市老龄协会联合北京扶老助残基金会等多部门总结了十类与当前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骗术。其中有多个种类的诈骗都涉及老年消费需求集中的旅游产业,比如保健养生类诈骗中就存在通过免费旅游向老年人销售夸大效果保健品的现象;还有不法分子以低价旅游诱惑骗取钱财的情况,甚至出现了导游与景点商店等相互勾结,强制老年人消费的案例;同时,通过低价旅游套取高保证金的合同类诈骗也现身市场。在业内看来,虽然老年人旅游需求日益高涨,但由于这类旅游产品存在留证难、异地维权成本高等问题,会被不法分子钻空子,相关部门还需强化管理机制,完善事前事中管理和事后追查。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多个种类的涉老骗局都会利用旅游作为幌子。”本次参与调研的北京市扶老助残基金会法律部主任林鸿雨介绍。

      有一些旅行社直接将旅游作为行骗的手段。比如2017年,老人谭女士就以600元的“超低价格”参与了港澳双卧6日游并按照要求与组织企业签订了责任书。当谭女士跟随旅行社前往当地旅游时,被导游安排在香港某珠宝店强制购物,原定的1.5小时购物行程被延长至4.5小时。“老人在受到旅游企业抛出的‘不合理低价游’甚至是免费旅游的诱惑后,往往会在途中被旅游企业限制旅游行程,在一个封闭的商店等空间内,不法分子会设下骗局或者组织一些游戏,直接欺骗老人高价购买所谓的玉石等商品。”林鸿雨介绍。

      不可否认,涉旅游产品维权难已成行业痛点,让老人在维护自身利益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阻碍。有专家直言,这一问题甚至让不少老人最终只能放弃维权。据林鸿雨介绍,调研发现,目前涉嫌老年消费诈骗的旅游企业,大多是成立时间不长的小型旅行社,人均诈骗金额在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

      “通过旅游来对老人进行消费欺诈的案件,普遍都存在旅游目的地与老人居住地相隔较远的情况,部分案件甚至需要老人到旅游目的地维权,维权成本普遍较高。”林鸿雨特别提到,虽然旅行社作为组织者在涉嫌消费欺诈的诉讼中可以作为被告方,但由于老人购物、付款的对象基本都是目的地的纪念品商店等企业,证据缺失的现象极为普遍,补充证据的条件又较为困难,同时旅行社“甩锅”撇责也增大了维权难度,更何况玉石、金银饰品、古玩字画等商品通常溢价率高,很难界定是否存在欺诈行为。

      在业内看来,对于老年旅游消费来说,虽不能“因噎废食”,但也确实应重视其中存在的管理短板与监管空白,强化对于老年人权益的保障。

      随着老年消费需求快速爆发,旅游行业已着实成为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红利的主要受益者之一。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旅游咨询中心主任王琦介绍,调查显示,老年人年均旅游次数在一次以上的占比高达86.25%,虽然他们愿意花在旅游的支出在2000-20000元/年不等,但三成以上集中在5000-10000元/年,可以看出北京老年旅游市场的需求较强。

      一方面,法律界频繁发布提示称,老年人及其亲属在选择老年旅游产品时,不要为图便宜,参加低价劣质团,而且出游前对整个行程要有明确的认识,最好选择安排宽松、时间比较充裕的旅行团,并签订一个比较详细的出游合同,以便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得以维护。而旅途中,如有购物,要保留有效购物凭证,万一出现纠纷,可以向当地消委会或旅游、公安等部门投诉举报;另一方面,业界对于相关部门加强对老年旅游产品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和追踪的呼声愈发强烈。今年3月,北京市民政局还印发了《北京市整治养老行业“保健”市场乱象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工作方案》。根据《方案》,未来将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虚假广告、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及欺诈老人等各类违法行为。

  • 收藏 | 打印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