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影院”能否成为“艺术院线”的另类新常态(2)
  • 发布时间:2020-07-02 17:35 | 作者:kamo | 来源:文汇报 | 浏览:
  •   优质内容不必计较流媒体和大银幕的形式之争

      脱离物理空间限制的“云放映”和“云映后谈”有着直观的优势。

      日本女演员树木希林在去世前夕的两部作品《日日是好日》和《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曾在北京和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放映过,200人左右的影厅即便加场也供不应求。这两部影片在 “云放映”时,同时在线的人数保持在1000人以上,“映后谈”则是加满了3个微信群(约600人)。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策展的“科幻矩阵”专题线上影展中,直播间的总流量达到26万人次。这些在实体的影展和影院里是无法操作的。

      至于“映后谈”的环节,在常态下经常成了鸡肋,受困于时间捉襟见肘、提问质量参差不齐和主创/嘉宾三言两语词不达意。反而在线上群聊的情境里,这些尴尬被化解群聊以沙龙的氛围取代随机的一对一尬问尬聊,以及,免除了面对面的压力和时间束缚后,主创能够对着“看不见的陌生人”进入推心置腹的深度交流。比如《春潮》的映后“云沙龙”,导演杨荔钠用了近两小时分享这部作品怎样在漫长的周期里占据了她的人生。

      更进一步,在很现实的层面,“云沙龙”极大地降低了主创与观众交流的成本,视频连线取代了路演奔波,减缩时间和经费成本。以尤伦斯艺术中心在端午假期策划的 “云上戛纳:梦境之旅”影展为例,四场嘉宾主题交流生动演示两个半球不同时区的创作者们“天涯共此时”,其中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空降直播间最受影迷欢迎。

      即便没有疫情带来的剧变,电影业内部也在接受行业结构的转变并形成新的共识:优质的内容不必要在流媒体和大银幕之间做非此即彼的选择。在巴黎、伦敦、柏林和东京这些公认艺术院线系统非常成熟的城市,非连锁的小规模艺术影院普遍面临观众固定化和老龄化的困境。在中国电影资料馆的一次学术会议期间,一位日本的电影学者很坦率地和同行分享,由于排片时间段和影院地理位置这些客观因素的限制,日本的艺术影院正在成为社区中的老年社交场所。

      观众在迭代,新一代的观众因为 “宅”、因为“社恐”、因为时间碎片化,更愿意也更容易在线缔结社群,那么,追求电影多样化、多元化的艺术院线,完全可以延伸到流媒体。在这个意义上,云上的影院和影展是常规影展的替补,也不妨是新形态的、抵达面更广的“艺术院线”。(记者 柳青)


  • 收藏 | 打印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