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年 思政课走上创新加速路(2)
  • 发布时间:2020-03-25 16:00 | 作者:kamo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浏览:
  •   关键词:露脸

      课堂改革自信地接受各方面检阅

      “这一代00后是隔着屏幕在跟我们交流的,他们对新事物非常敏感,他们在‘隔壁’专业的课堂里已经获得了一些信息,如果到了我们思政课堂里再来听老师当‘复读机’的话,根本无法触动他们。”一位一线年轻教师这样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

      采访中不少一线教师呼吁,思政课的课堂一定要改,不能只是板着严肃的面孔,而要在这个变革过程中给教师更大的创新空间。

      事实上,这一年来人们从教师身上看到了那些已经被唤醒的创新内生动力。

      李蕉介绍,这一年来她参加过很多次思政课教师教学比赛的赛前培训。“在一次次‘一对一的坐诊’中,我能深深地感受到教师身上创新的激情。”李蕉说。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给记者提供的一组数据恰好印证了李蕉的经历:这一年教育部指导各地组织开展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展示活动,评出特等奖51项、一等奖141项、二等奖308项,其中不乏很有引领作用的思政课“金课”,有9万名教师在线观看网络授课展示。

      数字背后正是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改革上源源不断的努力和探索。

      而与以往比赛的最大不同是,在这一年的比赛中,教师们不再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华而不实的表面功夫上。“视频剪辑、弹幕这些技巧,年轻老师基本都会,根本拉不开差距,真正能拉开差距的是那种真正有积累的创新。”李蕉说,“我们在思政课创新性探索中要注重年轻老师的力量。”

      好在,顶层设计正在为这种创新提供有力的保证。一年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出台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等指导性文件,构建起了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四梁八柱”,让深化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改革成为一种生机勃勃的力量。思政课呈现出让学生喜闻乐见的N种样貌。

      北京大学推出“新中国70年七个重大理论问题”视频思政课,中央戏剧学院实施“马克思主义与戏剧人生”历史情境课堂教学,河北大学连续多年制作思政课“微电影”。就在不久前,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人民网联合推出了“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主讲人是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艾四林、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秦宣、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炳林、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冯秀军。5000多万人次收看“思政大咖”的直播网课,更是一种创新。“在这个特殊时期,我听了一堂特殊而又精彩的思政课。下课后,我感慨万千……”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的2016级本科生薛峰说。

      关键词:开门

      打开思政小课堂 用好现实大课堂

      创新的人有了,创新的路铺开了,思政课创新的门就打开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创新之门打开之后,思政课课堂的这扇“小”门也随之被打开了。

      “我每天早上8点起床,承担4份志愿者工作的同时还要兼顾自己的创业公司、竞赛、科研和社团组织工作。每天休息的时间很少,虽然很辛苦,但是我每天都很感动……我身边的志愿者都是年轻人,大多数都是95后,我们愿意为我们深爱的武汉奉献青春力量。” 3月17日下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三学生郑欣怡向研究生师兄师姐们分享了自己在疫情期间做志愿者的体会。

      这一天,是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的专题网课时间,这次课本来的主题是“疫情之下00后人格剖析”,不过,任课教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佘双好教授却“扩大”了课堂,郑欣怡就是被佘双好“扩”来的。

      “疫情本身就是特别好的思政课内容。”佘双好说,疫情期间很多学生问的问题会更集中,比如,“疫情给国家治理体系带来的挑战”“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冲击”“这次疫情显示出我们国家制度的哪些优势”等,“这些其实也是学生们曾经的困惑和不解,而在疫情期间,这些问题变得非常具体,”对于老师来说,疫情期间的事例也成了给学生答疑解惑时很好的抓手。

  • 收藏 | 打印
  • 相关内容